TAIPEI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

告別價格戰?電商平台不想無效競爭了

2025-02-03

記者/Linus

2024年,中國電商產業上演了一出「冰與火之歌」。

年初時,各大電商平台紛紛將「低價」列為發展的主要目標,不約而同上線百億補貼、9塊9包郵、「自動跟價」等主打極致低價的頻道與服務。然而,近段時間,淘寶天貓、抖音乃至拼多多似乎都對「極度低價」不再熱衷了。如果同一時間僅有一家電商平台弱化低價,可以用局部性的策略調整來解釋,但諸多電商平台不約而同弱化低價,很大程度上說明,中國電商產業的發展趨勢已悄然生變。

弱化低價策略,平台進退之間有哪些博弈?

在此之前,電商產業形成低價共識,很大程度是受到消費需求驅動。艾瑞諮詢發布的《2023年中國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網購消費者選擇網站、APP看重的諸多因素中,「價格-價格優惠度」排名第一。

圖取自於:艾瑞諮詢

在此背景下,拼多多依託於業務模式創新以及白牌商家供給海量性價比商品等,斬獲了亮眼的業績。財報顯示,2024年第一季,拼多多收入達868.12億元,年增131%;非公認會計準則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為306.0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02%。為了打開想像空間,2023年以來,淘天、抖音、京東等平台也開始加碼低價戰略,並上線“僅退款”“未發貨秒退”“智能湊滿減然後退單”等配套服務,試圖進一步減輕消費者的購物負擔。然而,在低價策略下,高成長軌道的開啟也並非易事。

據了解,經過多年超高速擴張後,抖音電商歸於穩定成長,2024年1-2月銷售額累計較去年同期成長率超60%,3月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下滑到40%以下。另外,財報顯示,2024年財年第四財季,淘天集團營收932.16億元,年增率僅4%;整個2024財年營收4,348.9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

究其原因,從大的方面來說,是市場競爭的持續加劇;從小的方面來說,是商家、消費者存在一定對立。

具體而言,行業內卷之下,相關平台要想憑藉低價策略脫穎而出,就需做出差異化,但整體來看各大平台的「價格玩法」大同小異,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基本在同一水平。正如第三方機構火奴數據發布的618消費者報告顯示,有618期間購物計畫的消費者中,73.4%的消費者認為,「現在電商平台普遍注重低價,不存在某個平台一定便宜的情況」。同時,「僅退款」「未出貨秒退」「智能湊滿減然後退單」等配套服務的推出,或衍生出一些惡意消費行為,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商家的權益。例如,2024年,話題「某電商女裝商家吐槽退貨率高達80%」曾登上微博熱搜榜。

不過,退貨率較高也不排除品控管理的關係。根據電數寶數據,2022-2023年網路消費申訴數量分別成長35.3%、1.19%,2023年網路購物申訴佔全部申訴的46.31%,比例最高,涉及商品品質等議題,反映出消費者的核心需求未得到滿足。

正因為有上述問題,電商平台開始追求更健康有效的成長,具體表現就是弱化絕對低價策略,並紛紛基於自身的優勢業務,調整前進方向。例如,淘天集團在商家閉門會上宣布,先前以「五星價格力」分配搜尋權重的系統將被弱化,接下來更強調按GMV分配。另外,根據晚點LatePost消息,抖音電商也調整經營目標優先級,不再把「物價力」放在第一位,下半年重點追求GMV成長。

即使拼多多,也已經敏銳察覺到消費市場的變化。 2024年Q1財報電話會上,拼多多集團董事長、聯席執行長陳磊表示,「消費者已經形成跨平台消費的習慣,會在不同平台間從商品的品類、價格、服務品質等多維度進行綜合比較,再進行選擇」。基於此,拼多多正致力於打破純低價心智,建構起短板相對較少的「低價物美」競爭圍牆。另外,近日也有消息傳拼多多在今年第二季調整了業務重點,從追求商業化、提升利潤,轉向將GMV放回第一目標。

總而言之,對電商平台來說,低價只是手段,成交額、平台廣告收入、佣金上漲等才是最終目標。而經過一年多的艱辛嘗試,電商平台也終於發現,低價並非通往羅馬的最佳路徑,自然會及時調轉馬頭。那麼接下來,電商平台究竟靠什麼實現業績持續成長?

,回歸用戶、加碼創新成未來趨勢

眾所周知,目前行動互聯網已完成下沉觸達,電商產業也隨之邁入了存量時代。根據中國互聯網絡資訊中心(CNNIC)發布的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3年12月,中國網路購物用戶規模達9.15億人,增速僅8.2%,佔了網民整體的83.8%。此種情況下,電商平台要想從存量中開拓出增量,提升GMV水平,掌握消費者的真正需求至關重要。

而從前文提及的網路購物申訴情況來看,服務品質始終是消費者最重視的要素。這也意味著,電商平台若要進一步激發消費需求,就需疏通消費交易鏈中的堵點,由此形成的目標指向也十分明顯,包括提供優質商品、保障物流配送時效和體驗等。

再從目前各大平台採取的相關動作來看,電商產業提「質」向「新」的訊號其實越來越明確。例如,在產品供給層面,淘天調整了低價白牌商品的供給策略:淘工廠推出“黑標店”,為優質供給提供“ 廠牌”標識和流量扶持計劃;1688也在為淘寶引入優質工廠供給,以實現供應鏈整體升級。

另外,據了解,過去一年抖音電商深入12個產業帶對商家實地質檢,驗貨總量超3000萬件,針對月餅、大閘蟹、鮮花等19個季節性品類,以及珠寶潮奢、酒類、虛擬商品等具有複雜產業特性的商品,實施了嚴格的准入標準。在物流配送層面,2024年5月,抖音推出按需配送服務,商品寄出後,消費者可自由選擇送貨上門、快遞櫃、前台等多種收貨方式,並可選免打擾服務。另外,淘寶天貓和菜鳥驛站的連動也持續升級,截至目前,「無限退貨包運費」權益已經實現88VIP用戶全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在為用戶提升服務品質的過程中,商家權益也不可忽視,從目前商品、物流等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來看,平台只有取得商家的認可和配合,才能促進交易鏈的高效運作。平衡商家權益與使用者體驗,已愈發成為平台營運的重中之重。由此也可以理解,為何最近淘寶等多家電商重塑「僅退款」等售後規則。例如,近日淘寶宣布將優化「僅退款」策略,依據新版體驗分提升商家售後自主權,對優質店鋪減少或取消售後乾預,相關調整將於8月9日起正式實施。

除了需兼顧維護商家和消費者的權益,業績提升也與平台營運模式創新密切相關。眾所周知,經過多年合縱連橫,目前中國頭部的電商平台在不同的垂直領域建立了深厚的護城河。其中抖音主打直播電商、京東主打正品自營、拼多多主打白牌拼購等。所謂術業有專攻,誕生之初,這些專精特質確實可以有力推動電商平台成長。然而隨著業界紅利逐步消逝,走出“舒適區”,電商平台或可更上一層樓。以抖音電商為例。據悉,2022年上半年,抖音進行多次測試,發現展示的電商內容一旦超過8%,主站的用戶留存、用戶使用時長就會受到明顯的負面影響。

換言之,抖音如果一味基於演算法推薦將主站的優勢內容流量「餵」給電商業務,將影響平台生態和用戶留存。對此,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點評道:「對於抖音電商來說,如果希望實現更高的業績目標,就需要多管齊下,而不是靠直播電商這種相對單一的業態模式,而這個模式也會受到市場競爭和政策的影響。基於此,2023年,依靠演算法能力,抖音將70%左右搜尋流量導向貨架場。事實證明,貨架電商確實正成為抖音電商業績攀升的重要推手。

抖音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貨架場景月活躍用戶提升超60%。同時,抖音電商的NPS(淨推薦值)也提昇明顯,願意推薦抖音電商給身邊人的用戶佔比上漲10%。而與抖音電商發力貨架電商類似,近年來淘寶、京東、拼多多等佈局直播電商,也都是希望從多元路徑中發現更多增量。這過程中也值得關注的是,AI技術日趨火熱,或使電商平台的商業模式創新更有活力與動力。根據共研產業諮詢報告,AI技術正成為電商產業發展的新引擎,目前購物便利性(佔67.2%)、個人化服務(佔63.5%)、互動與社交(佔48.8%),是AI電商吸引消費者的主要優勢功能。

 

圖片取自於:共研產業諮詢(共研網)

因此可以看到,2024年5月,抖音電商測試首款面向C端的AI電商服務“AI購物小助手”,用戶提出購物需求時,該助手可以給出詳細的消費參考信息;2024年6月,阿里媽媽推出「一鍵製圖」「尺寸魔術方塊」「繪剪」等全面升級的AI創意工具,以全鏈路智慧提效商家創意經營…綜合而言,「品質服務+AI創新」已經是電商產業尋求下一個成長未來的重要抓手,與之伴隨的平台「價值戰」或將掀起新的風浪。

(資料來源:電子商務時報

【本訊息文字圖片未經原提供單位許可,不得任意轉載及連結,如有需求,請洽原資料提供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