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盛淵先生1946年出生,在台灣廣告史、台灣傳媒廣告界中,是一位奇妙的英雄人物,也是一位開拓報業專業經營典範的英雄,於台灣報業歷史發展時代中一同追逐理想,不但將個人事業推上高峰,為《中國時報》創造了廣告新境界,成為台灣報紙廣告重要的形塑者,他所創立的時報廣告獎成為了現今台灣廣告人的榮耀。由於他的前瞻與創見,一點一滴地凝聚國內廣告社群的共識,並使台灣廣告邁向國際之林。
【事蹟】
1970年周盛淵先生進入《中國時報》,當時正值《中國時報》20週年社慶。《中國時報》原稱徵信新聞, 1950 年10月2日於台北創刊。1950年當時台灣由於戰爭關係,整個社會對新聞有更迫切的需要,給予創立徵信新聞的機會,但早期經營還是非常艱辛。先為四開的單張油印報,於下午出版,星期日休刊,純屬經濟性報紙。到第二年1951年1月3日才改為鉛印日報,並改於早上出版。徵信新聞經歷多年努力,先於1960年1月1日改稱徵信新聞報,正式邁向綜合性報紙之途。為因應報社之整體發展及整個社會之迅速變遷,復於1968年9月1日改名為《中國時報》,進入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
1970年代的臺灣,在戒嚴法的管制之下,新聞事業有相當限制。報紙的存在與發展有其特殊的立場,既要維持與當局良好的關係,又不為大眾所惡,報紙言論的掌握需拿捏得當。另外報紙的篇幅由於受到出版三大張的限制,所以新聞的競爭非常激烈。除了有各種新聞媒介與報紙間的激烈競爭,報社本身亦有新聞版面與各類新聞份量間的競逐問題。為提升競爭力,《中國時報》於1972年率先引進彩色印刷機,開始採用最新彩色印刷,帶動報紙彩色化,突破印刷技術的限制,提升版面與內容品質,並刊出遠東百貨公司委刊的第一張彩色全頁廣告。
1976年12月,周盛淵先生奉調升任《中國時報》廣告部經理,旋即升任廣告部副總經理。奉調廣告部門之後,《中國時報》的發展非常迅速,很快的由一份單一發行報社,發展為時報報系,成為台灣最大的報團之一,曾經接下三個報刊的總經理、發行部等六個部門的職務,工作量驚人,全心投入工作,熱忱感人。
周盛淵先生在升任廣告部副總經理後,同時接掌各項業務:
一、營業廣告部份:
周盛淵先生進入廣告部的第一項重大變革就是貫徹代理商制度,將廣告業務公開化、透明化。以前報社有直接業務人員,或是由報社業務兼做廣告。而廣告業務人員也利用各種旁門走道求得最佳版位。新政策之下,禁止員工做廣告,不與代理商爭利,完全的尊重代理商,《中國時報》的廣告部門做的是與廣告主、廣告代理商溝通協調的工作。
另外,每個月的廣告落版單公開在業務部大廳,任何一家廣告主或廣告代理商不再需要向《中國時報》內的主管請託、送禮,不用再透過交情關係,由廣告主或廣告代理商各憑本事,誰能搶先填寫落版的位置、時間,廣告就能在下個月見報。
對於整個報業而言,廣告作業不用再走後門,杜絕了長久以來報業廣告的惡性循環,代理商的佣金制度得以健全;對《中國時報》而言,廣告部得以穩定發展,可預知下個月廣告落誰家,廣告業務是否滿檔,廣告版面是否多出,如此更能掌握廣告量加以規劃,代理商也對《中國時報》充滿信心,彼此間良性循環。
中國時報社的廣告及發行部門,在周盛淵先生主持與籌畫下,率先創立並長期持續辦理各項廣告創作獎勵,此為台灣廣告創意留下深刻的歷史紀錄,同時引進海外各種廣告獎,邀請國外知名廣告人士來台,積極推動參與國際廣告活動,運用媒體影響及傳播力量,拓展台灣廣告人的視野,使國內廣告設計水準邁進國際之流,更贏得廣告人地位與尊重。
周盛淵先生服務中時報系廣告部門期間,其與廣告活動關係較密切之主要措施,包括下列事項:
第一、首創媒體自強活動。《中國時報》自1977年起,首創媒體自強活動,接待廣告代理商的媒體人員參加旅遊活動。
第二、創辦各項廣告獎項。如1978年的時報廣告金像獎、1900年時報亞太廣告獎、1992年時報分類廣告金格獎及時報廣告金犢獎、1993年時報華文廣告獎等。
由於周盛淵先生著手創立廣告獎,扭轉社會大眾對廣告界不佳印象,提升廣告人的地位,更凝聚廣告人共識。1978年春,時報周刊創刊,廣告需求殷切,《中國時報》廣告亦正值大力發展階段,因而與廣告界觸動頻繁,一向對廣告要求嚴苛的《中國時報》,有感於國內廣告水平參差不齊,台灣廣告界亦需提升創意人才,追求進步,以提升廣告水準,鼓勵更優良的廣告誕生,而廣告金像獎之舉可促成此方向,乃於1978年6月3日舉辦第一屆時報廣告設計獎,獎座由雕塑藝術家朱銘所設計。當時《中國時報》發行正突破一萬號。時報周刊本身即為印刷精美的刊物,所以舉辦此項活動,是希望廣告作品藉由廣告設計獎來提升,與刊物能夠相得益彰。
時報廣告獎為國內廣告作品留下了可貴的紀錄。從提高廣告設計水準、刺激人才成長、擺脫廣告經營窠臼、促成廣告主對專業之尊重及改善社會大眾對於廣告的印象,到對廣告人地位的提升有著莫大的貢獻。時報廣告獎可說是帶動了國內廣告水平,也見證了台灣廣告進步史。
第三、舉辦廣告與生活專題講座及廣告營活動。「廣告與生活講座」十多年來從不間斷,已累計500場次以上,邀請廣告相關人士演講,有系統介紹廣告哲學與趨勢,分析成功廣告案例,希望給與廣告界聚會與相互學習的機會,而廣告營的舉辦也讓青年學子能接觸到廣告最務實的一面,讓他們有一個互相切磋、觀摩與研習的場所,對廣告專業教育與社會廣告教育均有深遠影響及貢獻。
第四、引進各類型國際廣告活動。如邀請美國CLIO、New York Festival、IBA廣告獎,日本電通賞、ACC賞,法國IAFF/LION坎城國際廣告獎等來台展出廣告作品。
第五、帶動《中國時報》廣告量連續多年站上第一名的寶座。
二、分類廣告部份:
《中國時報》於1979年開始廣告分版制度,在1980年,《中國時報》分類廣告有分A、B版分類廣告至1986年台北市分版A、B、C、D等等,使報社可以接受更多的廣告量,紓解當時的廣告版面不足,及廣告代理商不易獲得廣告版面的壓力。
與營業廣告很大的不同是分類廣告從下稿到出稿見報的時間不同,營業廣告會有比較長的時間作安排,無論是創作發想或製作都是經過一段時間才產生的,但分類廣告的下稿時間很短,客戶交代到代理商的時間很急迫,加上受限於篇幅版面,發揮創意不容易,影響分類廣告整體水平。基於提升分類廣告的品質水準,接納更多元的創業,給與分類廣告部門舉辦專門的分類廣告獎的構思。
1992年,《中國時報》與分類廣告同業公會共同創辦第一屆時報分類廣告金格獎,讓客戶慢慢了解小版面的分類廣告,創意與設計也是很重要的,分類廣告水準也逐年成長。至2000年,共舉辦了九屆金格獎,對提升分類廣告創意與設計水準,貢獻良多。
1990年周盛淵先生首先帶動台灣平面媒體走向電視,過去媒體的觀念認為自己本身就是媒體,不需要用其他媒體做宣傳,他首先考量做《中國時報》電視形象廣告,是台灣把報紙媒體引入電視廣告的第一人。在1990年《中國時報》四十年社慶時,5支中時四十週年慶的廣告CF,以「四十年如一日」主題,在三台播放,造成市場上很大的震撼。因為從沒有報社做形象廣告。其他報社也因此跟進。當時國內媒體較封閉,媒體未將商業行銷手法運用到報業,也未考量以消費者大眾的需求去修正報業市場路線,此舉讓報業從生產導向走往消費導向。
周盛淵先生同時也熱心奉獻於國際廣告事務上。於1990年擔任IAA中華民國分會第五屆理事長。在他帶領IAA國際廣告協會台北分會期間,多次率團參加國際性廣告會議,使國內廣告業能施以國際之長,互相觀摩學習,開闊國內廣告視界,引領台灣廣告界跨越國際舞台。
1993至1994年,擔任IAA國際廣告協會台北分會第六屆理事長。1993年協助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加入亞洲廣告聯盟 AFAA。同年,台北分會亦擔任「New York Festival」全球12個國家評審之一的殊榮。另外在IAA總會提倡「為廣告價值而廣告」活動,運用國內廣告傳媒體力量,募得5千萬元新台幣,成果豐碩。
在擔任國際廣告協會台北分會理事長期間,於1993、1994年分別成立教育訓練及廣告教育委員會,協助台灣的大學廣告教育,提供廣告教育英文認證,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國際廣告協會主辦之世界學生廣告競賽,也使台灣的廣告教育深受國際廣告人士之重視。更重要的是,他積極推動協助國內外廣告組織與活動,使台灣廣告在世界舞台大放異彩。
【經歷】
1969年 由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獲得文學士學位,畢業後不久就入伍服預備軍官役,為期一年。
1970年 周盛淵先生考試進入《中國時報》,第一職務是社會記者,當時正值《中國時報》20週年社慶。(《中國時報》原稱徵信新聞,於1950年10月2日於台北創刊。)
1975年 升任《中國時報》採訪組副主任及社會組主任,為當時《中國時報》採訪組社會新聞的最年輕召集人。
1976年 奉調升任《中國時報》廣告部經理,旋即升任廣告部副總經理,期間曾經接下三個報刊的總經理、發行部等六個部門的職務。
1992年至2001年 擔任國際廣告協會中華民國分會(IAA)第四屆常務理事、第五、六屆理事長、第七、九屆理事。
1995年2月 升中國時報副社長
1998年5月 升中時集團副總經理
2000年2月 暫休
2002年7月 中天電視董事長
2007年3月 中時集團總經理
2008年8月 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