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PEI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

【專題報導】實體零售業在疫情後逆轉 電商業者的下一步?

2023-05-24

記者/蔡俐亭

新零售業時代來臨 電商該如何迎接挑戰?

自2020年疫情爆發至2022年底才逐漸趨緩,電子商務成了這場戰役中的最大贏家,因應疫情期間的各項禁令,人們被迫快速習慣新的消費模式,電商就在這段期間內蓬勃發展,並持續擴大經營版圖。然而,原以為這樣的消費模式將成為常態並加速發展,但在近期許多電商業者卻都發現,隨著疫情的消退,線上通路的銷貨已開始趨緩,實體通路卻漸漸地回溫,新零售時代似乎正悄悄來臨。

■隨著疫情的消退,線上通路的銷貨已開始趨緩,實體通路卻漸漸地回溫。(Photo by Mike Petrucci on Unsplash)

實體店重新崛起 電商轉向實體市場

線上購物在近十年以飛快的速度普及化,網購的便利性增加了消費者對這樣的消費模式的黏著度,實體店營收越來越下滑,許多主攻實體的品牌漸漸殞落,然而,實體店就真的沒有未來了嗎?

從數據面來看,根據國內經濟統計數據顯示,電商產業成長年增率從2021年的18.33%下滑至8.74%;相反的,實體零售業2022年增7.81%,相較2021僅0.81%的成長,可以說是有十分顯著增長,雖成長率仍是低於電子商務,但這仍顯示疫情後人們的消費習慣開始有了轉變,線上購物的便利性也無法完全彌補線下購物所帶來的「體驗感」。

就像早些年就已被廣泛運用的O2O模式以及近年的OMO模式,通路業者其實早就嗅到了這樣的趨勢,網路通路在再怎麼便利,實體店仍有自己的優勢存在,例如:服飾業有無實體店面對於消費者而言就十分有市場區隔性,因為實體店才能給消費者實際觸摸、試穿的服務,且店員也能實際給予顧客專業的建議及推薦,因此目前服裝業就算大規模的開啟實體同路,許多知名品牌仍是不會放棄實體店面,並持續加強實體店的購物環境;另外有些實體店主打的是精緻化及客製化的服務,如眼鏡業者手目耳、樂活眼鏡等,都主打高品質的配鏡體驗,從進到店面到配鏡取件都有專人一對一服務,配鏡之餘還有品茶、咖啡的服務,優化整體消費感受;最後,概念店也是實體店目前最大的趨勢,不已販售為目的,而是注重顧客進到店內後的沉浸式體驗。

■服飾業有無實體店面對於消費者而言就十分有市場區隔性。(Photo by Clark Street Mercantile on Unsplash

由上方實例可得知實體店存在的意義已經從單純的產品銷售,轉變為提供消費者體驗以及加深品牌認知的一種行為模式。

經營模式碎片化 帶貨、通路整合樣樣都要

疫後消費者的消費模式轉換,但卻也不是通通轉往單一通路,而是產生了碎片化的消費模式。消費者在疫情期間廣泛的接觸了各式的線上通路,在疫後開放的時期,線下通路也加入了戰場,零售競爭來到了一個大亂鬥的局面,如今各家電商都要想盡辦法拓展他們的銷售通路。為了達到更精準的行銷,業者紛紛展開新的策略,主要像是加強社群客戶關係管理,透過分析社群數據來洞察自己的顧客偏好哪一類的網紅,或怎麼樣的行銷活動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以利業者找到最適合的銷售媒介。

因此KOL的直播帶貨商機在疫後仍不受影響,不只單一品牌會找來明星藝人代言,電商企業也會直接邀請KOL一起進到直播間,要的是抓住消費者的目光,將人流導入平台並認識品牌。

跨業整併與異業聯盟

電商產業近年雖大幅度的興起,但「大者恆大」也成為電商通路另一個疫情後的常態現象,不同於過去雙11 、黑色星期五等這類大型檔期可能人人能分一杯羹,2022 年大型銷售檔期開始出現強勢通路全拿、其他通路只能勉強維持的現象,更別說中小企業電商品牌,因此異業結盟跟同業併購成為電商的經營策略之一,唯有擴大自己的市占率及通路、產品才能與原先已佔有一席之地的大型電商比拚。

■唯有擴大自己的市占率及通路、產品才能與原先已佔有一席之地的大型電商比拚。(Photo by John Schnobrich on Unsplash)

疫情後消費模式重新大洗牌,雖電商的銷售成長有趨緩的趨勢,但版圖仍持續在擴張,去年電商滲透率達11.51%已是歷史新高,現在電商業者面臨的並非式微的命運,最大的課題反而是如何與線下通路整合,並在這多元型態的市場當中打造自己的生態圈。


 (以上資料擷取自電子商務時報
【本訊息文字圖片未經原提供單位許可,不得任意轉載及連結,如有需求,請洽原資料提供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