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PEI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

2022年9月月報【台灣消費者價值觀與行為週調查】

2022-11-07

東方線上2021年6月起,與日本第一大網路市調公司Macromill攜手合作,每週進行【台灣消費者價值觀與行為週調查】,希望在疫情持續影響著台灣經濟、為消費者日常生活帶來變化之際,透過更迅速、即時、可靠的調查資料,幫助企業掌握整體趨勢脈動。

為了解受訪者應答時的社會狀況,在週調查中,我們主動詢問受訪者主動關心的三個新聞話題,從中整理收斂出前20則消費者感興趣的新聞主題。 

自然災害新聞竄出,選舉新聞越燒越旺 

9月各週最熱門話題,首先以自然界的變化如「颱風」、「地震」成為民眾第1-2週、第4週最關心焦點。再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辭世新聞緊抓全球目光,同步成為國內第4週焦點。第5週則以疫情消息及九合一大選相關選舉或政治話題,進入每週前20則排名。 

9月初多個颱風接踵而來,對台灣、鄰國天氣造成影響;到了9月中連續兩日地震使得全台劇烈搖晃,尤其對東部也造成不少損害。從每週社會情緒變化也發現,民眾第3週不安情緒也從18%上升至22%,增加4%。 

疫情方面,隨著每日新增確診數從三萬例、四萬例乃至於五萬例攀升,民眾持續關心「疫苗」新聞外,因應Omicron,「次世代疫苗」也是民眾關心議題;面對即將到來的「邊境開放/解封」、「台灣入境檢疫0+7」,似乎也樂觀其成,第5週時「旅遊」新聞也再次進榜。 

選舉與政治新聞方面,論文抄襲風波不斷擴大,陸續有民眾開始檢視參選人如桃園市長參選人張善政、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過往論文或是研究報告。其中以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爆出論文抄襲爭議更成為民眾追逐焦點。節目主持人周玉蔻近期的發言爭議後,在5週進入前10位,受注目程度甚至高於同週入榜的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 

除了本地選舉新聞外,兩岸關係相關新聞主題也持續受到關注。第1週出現「中共無人機擾金門」、「共機擾台」事件,第3週則有美國「台灣政策法」相關議題。另外,除了攸關荷包「基本工資調漲」新聞外,金融經濟方面,全球通膨危機未解,美國聯準會日前宣布升息3碼,我國央行也升息半碼,本月「股市」、「通膨」、「升息」也成為關心焦點。 最後,轉回國內重大社會新聞,柬埔寨詐騙事件的熱度延燒至本月,歷時5週。但是第3週後則未進入前20則;另外,台南弒警案件震驚台灣社會,須關注後續發展,是否造成民眾的不安。 

東西越變越貴,消費者越買越少?
國內外新聞不斷提醒消費者漲價、通膨訊息,而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資料,今年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年同月上漲 2.75%,主因食物類支出增加有關。

東方線上持續追蹤消費者逐週對物價感受,自2021年第四季開始,超過八成消費者覺得物價變得越來越貴了,2022年上半年甚至有九成消費者持續漲價有感。不過7-9月覺得最近物價上漲比例似乎略有下降趨勢,到了9月底,降至83%消費者感受到近期物價上漲。 

此外,9月份消費者最近一週的平均花費仍多低於3,500元。對照去年7-9月最近一週平均花費為3,480元,今年同期則降為3,402元。商品變貴後,消費者得越花越少嗎?消費者對物價感受與實際消費行為有什麼關係? 

從圖2可發現,整體消費者6-9月平均每週支出多落於3,500元以下,進一步比較覺得物價和過去1個月比變貴、或是沒有感受變化的兩群消費者,他們在實際花費有沒有差異。從7-9月花費可發現,表示感受近期物價上漲者每週支出遠高於不變者,而且到了9月底也高出全體約192元。

感受到物價不變者,每週花費卻有越來越少的趨勢觀察最近三個月逐週花費,不僅低於全體,除7月第4週外,多低於3,000元。雖然整體看來,消費者花費沒有太多高低變動甚至還變少,若是進一步區分來看,喊著東西好貴的消費者,還是買的比較多,是持續投入消費市場不能或缺的生力軍。推測可能較常購物、對日常用品價格敏感,任何風吹草動可能都會讓他們覺得權益受損,卻又不得不消費。 

物價上漲感受持續,個人消費微火 

持續面對漲價浪潮,消費者是打死不退,還是越來越冷?整體來看,約半數消費者沒有增加購買的計畫,打算增加購買者約占三至四成。 

覺得物價上漲者,仍有近四成表示打算增加購買,以9月第2週最高,達42%,到9月底仍有36%,高於全體12%。至於覺得物價雖沒有太大變化的消費者,不僅支出花費少,就連未來一個月打算增加購買比例也僅兩成左右,以7月第2週、9月第4週最高達28,第3週為14%最低,差異達14%。這群「近期物價感受不變者」,與全體或是「近期物價感受上者」相比,消費動能似乎來的要低。


KEY TAKEAWAYS 

1. 避免個人消費趨冷 品牌建議重新定錨價格 

究竟消費者一直喊著物價上漲,那麼實際支出受到什麼影響?未來的購物計畫又是如何安排?

雖然整體看來,平均每週支出並未明顯增加,不過進一步分群比較,覺得物價上漲的消費者,他們平均每週支出的確高於全體,個人消費動能仍有約四成願意增加購買。

不論是因為他們本來購物頻率高或是本來就是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主要購買者,對物價上漲感受更為深刻,對於生活成本增加無法拒絕。如何避免消費者日常消費趨冷,或是減緩東西變貴的衝擊?品牌或許可以重新定錨價格,漲價的同時,同時強調可以讓消費者感受到獲得商品價值感比失去金錢的還多、還貴重。 

當價格上漲變成不可逆轉時,借鏡日本酒釀酒廠例子或可獲得一些啟發。根據日經中文網報導,日本也面臨通膨、漲價潮,有些釀酒廠則是選擇走向高端化市場,在釀造方法和原料選擇下功夫,企圖擺脫廉價感。因此,試著多與消費者溝通產品價值,或許有助於消費者對品牌、價值的認識更具彈性,重新找出市場機會點。 

2.對日常用品漲價無感、花費偏低族群,改投個殊商品或可激發消費欲望

觀察逐週表示目前物價沒有改變的消費者年齡,與全體年齡相比,則以20-29歲或30-39歲所佔比例相對較高,較為偏向年輕族群。這群消費者對物價上漲感受不深,每週平均花費也遠低全體,可能購買頻率不高,個人消費似乎顯得興趣缺缺。 若是進一步逐週觀察他們未來一週想購買的商品,則可發現他們打算與家人聚餐的比例較全體低,有趣的是,若是娛樂相關,如興趣愛好用品‧體育用品、外裝類如衣服、包包,部分週次他們打算購買比例甚至還高過全體。 由此可知雖對該族群日常生活用品興致缺缺,若是用來裝扮個人、提升精緻生活這類價高商品說不定是潛力客層,因此業者不妨轉換投其所好,引發消費興趣。 


想知道快速掌握消費者動態嗎? 透過【Macromill Weekly Index Asia 台灣消費者價值觀指數】帶您週週掌握消費者情緒及購買行為變化。 Macromill Weekly Index Asia台灣消費者價值觀與行為週調查 

調查方式:網路問卷調查,每週四上線施測,隔週四更新Data 調查對象: 台灣:20~59歲男女500名 範圍涵蓋北、中、南部

(以上資料擷取東方線上網站)
【本訊息文字圖片未經原提供單位許可,不得任意轉載及連結,如有需求,請洽原資料提供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