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PEI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

【專題報導】2020電商事件盤點 消費型態回顧與總結

2021-01-18

記者/陳冠如

2020年因為疫情的肆虐而引發了多國經濟衰退,卻迎來了電子商務最好的時代。在疫情推波助瀾之下,各大電子商務平台的銷售額呈現爆炸式成長,如Amazon第四季度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21%,創造了歷史新高的紀錄。

疫情使消費者為保持安全社交距離,而選擇遠離人潮眾多的地方。昔日各個商店人山人海的景象已不復存在,消費者習慣的改變重創了實體門市的運營,與此相對的是線上銷售金額快速成長的現象。因此,實體零售通路轉而將資源投入線上平台,紛紛架起購物網站、自建品牌APP以及與外送平台合作推出生鮮宅配等多元服務,以彌補線下通路營業收入的虧損。

■全家為對抗7-11推出「全+1行動購」服務。(截自 / 每日頭條

消費習慣改變 助燃線上通路熱潮

中國雙十一購物節再創銷售盛況,累計成交金額較2019年成長了 26%。景順投信指出,因為民眾出門購物的意願大幅降低,所以將購買力轉移至電商平台以滿足其消費需求。而中國也發生了同樣的狀況,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的第三季,中國網上零售額之年增率增長了 9.7%。

再以超市產業為例,受到公司提倡在家上班的政策影響,超市實體店面的營收微幅衰退,業者為突破窘境及掌握防疫宅商機,積極地投入線上通路的經營。例如,全家便利商店除了擁有自己經營的購物網站,為了正面迎戰7-11經營有成的「顧客LINE群組」,於2020年9月推出了「全+1行動購」服務,結合了線上支付、會員集點、發票存入功能,透過電子商務所創造出的「虛擬二樓」特性,帶動整體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3成以上。

無接觸式付款 電子支付時代來臨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的調查發現,2020年消費者選擇電子支付工具超越了使用實體卡的比率。同時,電子支付的使用率從2018年43.8%成長至2020年的59.7%。在疫情爆發後,消費者明顯更傾向於使用Line PayApple Pay等非接觸式刷條碼付款的交易行為。為了因應此消費趨勢的變化,各大通路均全力發展數位會員與點數折抵,以提高消費者的使用意願。

■近年來,消費者使用電子支付的交易行為大幅提升。(截自 / 中新社

新世代消費者對於網路資訊與數位平台有高黏著度,故台新銀行於2020年與所有策略夥伴聯手打造了一個結合支付、點數使用及金融服務的全新平台「台新Richart Life」。業者希望能透過台新Pay的支付功能與台新Point的點數累積功能做為消費誘因,吸引使用者前往策略夥伴的場域中購物,讓所有的策略夥伴能集中在一個APP就可以和台新銀行一起服務客戶,形成「生活金融生態圈」。

■台新銀行與其策略夥伴全家便利商店會員整合,點數折抵無上限。(圖來自 / 台新銀行官網)

自媒體發光 用生動讓消費者心動

電商霸主Amazon利用了電視購物結合手機直播,使消費者可於其Live Creator App或網站,直接在直播節目畫面了解商品並下訂單,也可以透過直播分享自身使用者體驗與感想。而阿里巴巴「AliExpress」也於同一時間成功簽約14,000名網紅,目標簽下海外當地內容創作者,以進攻國際直播帶貨市場。

除因應疫情對實體通路衝擊,網路與自媒體普及亦是加速直播帶貨的因素。直播帶貨創造了與顧客更即時更直接的互動交流,讓因為疫情緣故只能待在家的消費者也能感受到不亞於實體店面的銷售服務,即為其在疫情之下業績不減反增的秘訣。

危機變轉機 2021年必知的電商策略

突發的疫情儘管影響了各行各業,但同時也創造了更多新商機,所以此刻應立即重新定義顧客關係,正視社群所帶來的新流量。疫情帶動跨境電商蓬勃發展,在數位時代,產品銷售得以透過網路跨越國界,運用Facebook、Instagram、LINE、YouTube形成「社群電商」,讓消費者轉型成為經營者是一個未來發展電子商務很好的入手點。

■人人都可以當經營者,讓消費者幫你推銷產品。(截自 / Bizjournals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使用手機瀏覽購物資訊的消費者已經超過80%,透過手機下單的購買比例提高,為提升消費者的購物便利性,企業可以推出行動裝置介面,讓消費者隨時隨地購買無障礙,多管齊下的助攻,讓消費者可以用任何裝置做購買。不僅如此,企業也應簡化消費者的購物流程,讓消費者不用再去學習任何新的購物方式,也能獲得美好的購物體驗,提升消費者回流的意願。

最後,企業可以去審慎思考是否要在電商物流投入資金,由於電商物流是伴隨著電子商務一起,與傳統的物流業者相比,更加的注重消費者的感受,也更加在意服務性。沒有人會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等一個包裹,故快狠準的物流也成為了搶攻電子商務市場的最後一哩路。

(以上資料擷取電子商務時報)
【本訊息文字圖片未經原提供單位許可,不得任意轉載及連結,如有需求,請洽原資料提供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