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PEI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

零食市場變化 銷售主通路易主?

2019-09-02

遊走社群媒體上瀏覽,不少新鮮、有趣的零食成為消費者打卡上傳的熱門題材。無論是聯名品牌的操作,或是新口味持續的開發,零食品牌似乎抓準了台灣消費者愛嘗鮮的零食觀。 

重度使用者 吃得更多

綜觀消費者吃零食的習慣並粗分其食用狀況,有吃的比例在2014-2018年持續維持在七成五左右,常吃的比例則在36%上下。顯示零食市場狀況發展似乎持平不變。

但是否真的如此?細看消費者食用零食的頻率,3天至少吃1次以上 (重度使用) 的比例從2014年的6.5%上升到2018年的11.9%。顯示原本愛吃零食的人,變得更常吃。另外,進一步觀察近三年的消費輪廓,或許能略見一二;一般來說,年輕族群是零食類商品最主要的消費者,所以從E-ICP分歲段來看食用的頻率,在重度使用行為上,13-29歲不僅是前兩名,近三年來也有持續上升;除了30-39、60-64歲持平,其他歲段的重度使用者也有成長。

 

零食品項,超市vs 便利商店 陷入糾纏

消費者去哪裡買零食?觀察近五年E-ICP資料,消費者到訪便利商店 與連鎖超市買零食的比例,在2014-2016年逐漸地拉近距離,並在2017年交叉後,超市即於2018年成為消費者購買零食的首要通路,比例達68.2%。在多年纏鬥後,超市以多面向經營及展店的做法,也把愛吃零食的消費者吸引過來。

從吃零食的時機來看,近三年的前三大時機皆為嘴饞無聊時、看電視、肚子餓時,其中肚子餓的比例近三年呈現相當幅度的成長。因此,零食解決消費者「口腹之欲」,不僅是貪圖一時的嘴饞或是打發時機的良伴,更需要滿足其飢餓的欲望。而為了要解決飢餓的問題,零食可能扮演消費者飲食旅程中更多的角色。


零食品牌價值再思量!江湖地位vs口耳相傳?促銷折扣 vs定價親切?

另外,針對零食購買考慮因素不同構面的五年變化來看,在品牌與外觀類上,消費者在乎知名品牌的比例,呈現連年下降。消費者更在乎的是品牌形象好不好,大家推不推崇。這樣的狀況似乎對品牌經營者帶來警訊。

消費者即便知道你的品牌,卻不會因此選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他們又因品牌的什麼特色而選購?而當在社群媒體上打卡傳遞的熱門商品,因為其亮眼吸睛又受到追捧,是否會搶走消費者在既有品牌上的目光,也需要探究。


而從「食用與口味類」來看,好吃是最主要選擇。「口味佳」不僅是本類別排名最高的因素,也是全體購買考慮因素中最在乎的因素。這除了意味消費者對口味的要求,也顯示當消費者因好吃而推崇該款零食時,會獲得一定的關注度。


在促銷相關的購買考慮因素方面,容易買到是最主要的原因。而與價格有關的兩項因素則愈來愈接近。消費者對價格的要求近五年來持續下降,反而對促銷/特價手法更加有感。這個數據指出,消費者並非一味追求低價,對於高出均價的零食商品仍會刺激他們購買,只要在適當的時機點給予值得的促銷、打折方案,消費者願意開心地放進自己的購物籃。


What’s Next

由前述數據看來,消費者近五年的零食消費行為,顯然在通路、時機以及購買考慮因素上,都有些許的變化。而面對挑嘴的台灣民眾,有哪些零食市場經營及行銷的操作點,值得思考?

1. 當吃零食是為了果腹

從E-ICP數據上來看,「肚子餓」這個時機的比例,從2016年的29.5%上升到2018年的40.7%。顯示,當愈來愈多消費者不僅是嘴饞想吃,而是進一步需要解決飢餓感。因此,零食所提供的功用可能需要再做深一層的討論,無論是提供大份量,或是厚切洋芋片、玉米片等手法,甚至延伸提供夾鏈袋設計等能延長食用期限的設計,解決「肚子餓」的需求。

同時也值得去了解,是否透過零食充飢,會影響其他正常時間進食的習慣?甚至透過零食充飢時,是否會進而考量其他進食的因素,例如營養攝取、健康食材等等。

2. 當知曉度慢慢不是重點

在E-ICP眾多購買考慮因素中,即使「知名品牌」仍為消費者購買零食時的第二大考慮因素,卻呈現連年下降的狀況。顯示品牌即便眾所周知,看似江湖地位穩固,但可能是地基掏空的高樓大廈,消費者早因其他因素而琵琶別抱。

因此,當消費者購買決策與知名品牌這項因素脫鉤時,知曉度的重要性值得再思量。經營者應仔細考量,是不是該著重其他面向。

例如本研究發現在購買因素排序前幾名中,有明顯的成長的「品牌形象佳」,提醒品牌經理人應該加重力道去為品牌持續經營的好名聲、呈現好的行銷創意,創造被大眾傳頌與推薦的情境,才能符合消費者採買的因素。

另外搭配例如促銷折扣、鋪貨在容易買到的的通路,做更為綜合的行銷手法,以抵抗知曉度無法吸引消費者的問題。

3. 通路偏好變動再顯便利商店超市競爭態勢

印象中,便利商店集地利之便以及年輕人造訪率較高影響,一直是零食的主要購買地點。但從五年前的10%之差,到現在屈居第二,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超市積極擴點的策略,符合消費者想要容易買到零食的需求。另外,搭配解決肚子餓的時機,超市因為面積及櫃位提供超過便利商店更多選擇,並提供大包裝商品也是吸引大家轉移陣地的拉力。

因此,對於過去佔地利之便的便利商店來說,銷售零食的策略需要更進一步的釐清消費者減少到便利商店選購的原因。

最後,檢視近五年來零食市場的各項變動,消費者無論是食用頻率、時機、購買考慮因素以及購買通路都有一定程度的變化,透露出零食在其生活中的功能改變,又因行銷傳播手法不同,影響選購的決策以及地點。面對多變的台灣消費者,品牌經營者似乎要提高警覺,掌握市場脈動與變化。

(以上資料擷取東方線上)
【本訊息文字圖片未經原提供單位許可,不得任意轉載及連結,如有需求,請洽原資料提供單位。】